我院美育教研室教师暑假外出学习与艺术考察成果汇报会圆满举行
发布于: 2024-09-20 10:05 编辑:

  通识教育学院美育教研室于9月18日成功举办了“暑假外出学习与艺术考察汇报会”。此次汇报会旨在分享教师们在暑期期间赴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美术馆、文化遗址等地的学习心得与艺术探索成果,进一步推动学院美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会上,美育教研室主任赵明煜详细阐述了在国外学习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他介绍了所在国家丰富的艺术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赵主任特别强调了国外艺术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他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并提出了将国际视野融入本土美育教学的创新思路。

  李珊老师分享了假期参加由江南大学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所见所闻与深刻感悟。她详尽回顾了培训中的亮点与收获,更以此为契机,对学校未来美育课程的特色发展做出了畅想与展望。分享了参观长三角地区重要美术馆、艺术展览的心得体会,从艺术史的角度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素材和思考角度。她表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研室应充分利用此次培训成果,积极探索美育课程的新模式、新内容。

  白萌老师分享了在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协办的“非遗进校园”师资培训活动做了题目为《“活态化传承,创造性转化”非遗文化进校园——以西安工商学院为例》的案例。举办单位对于我校的经验对于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认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未来能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表示,非遗进校园是一项文化工程,它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

  贺思梦老师分享了假期艺术考察深入了解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泥塑村的泥塑文化,该地区泥塑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寓意吉祥,展现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她通过采访胡深世家泥塑传承人,得知泥塑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传承面临老龄化、年轻人参与度低等问题。贺老师提出了泥塑的多样化发展方向:如将凤翔泥塑引入美育课堂教学、将非遗文创化,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结合泥塑特色拓宽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校企合作,助力非遗文化进入校园。

  郭丽娟老师汇报了自己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之盛邀,于“非遗进校园”特色小剧场内,倾情献上了两首精彩绝伦的演出——经典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与《浏阳河》。她汇报了自己在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表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周诗琪老师汇报了赴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区,近距离感受藏戏文化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她指出,藏戏作为藏族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民族特色,对于学生来说,是了解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的宝贵资源。她认为,将藏戏文化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不仅能够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促进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汇报过程中,与会教师积极交流,碰撞出许多关于美育教学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外出学习与艺术考察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将有力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育教研室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同时积极探索美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以及创新思维的激发。此次外出学习与艺术考察,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更为老师们带来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灵感。

   图文来源:美育教研室  编辑:宋佳乐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03 09: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