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究院开展“导师面对面”沙龙活动, 助力非遗在青年学子中活态化传承
发布于: 2024-11-26 10:34 编辑:

  为积极践行“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办学理念,11月21日下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了“导师面对面”沙龙活动。非遗研究院院长董宝绥、办公室主任赵明煜以及来自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齐聚一堂。此次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旨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活动开场,董宝绥院长精心选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修身养性最根本的15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以此作为“导师面对面”沙龙活动的第一课讲授给各位同学。董院长语重心长地提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做时代好青年,积极争做文明美德的践行者。在当今社会,各种意外和挑战层出不穷,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学会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就要学会有正知、正念、正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被戾气裹挟,更不要主动去触碰戾气,同时,也得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戾气很重的人。

  随后,董宝绥院长介绍非遗研究院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典型科研成果等方面,向同学们具体且详尽地介绍了目前我校非遗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院长鼓励同学们要夯实基础,为跨专业学习研究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与知识储备,青年学子们具备扎实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非遗的活态化传承中去,如通过创新的展示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借助新媒体平台等诸多方式,让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老技艺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实实在在走进大众生活、被更多人了解喜爱的鲜活存在。

  沙龙活动结束后,董院长与同学们相互添加了微信,并创建了微信群。这样便于日后对沙龙中所涉及的各类活动和观点进行随时交流与探讨。董院长还强调,希望大家日后能够多多联系,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若遇到困惑或问题,都可以找董院长交流沟通。这场“导师面对面”沙龙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轻松且开放的氛围中,学生们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导师的思想和经验,获取专业领域内的宝贵建议。这有助于同学们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够激发创意和灵感,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积极向上的色彩。

   图文来源:非遗研究院  编辑:宋佳乐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9 11: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