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美育教研室教师寒假外出学习与田野调查 汇报会圆满举行
发布于: 2025-03-06 15:30 编辑:

  3月5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美育教研室成功举办了“寒假外出学习与田野调查汇报会”。此次汇报会旨在分享教师们利用寒假期间田野调查的成果,探索将调查成果融入美育教学的方法,推动学院美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美育教研室主任赵明煜主持会议,白萌、贺思梦、周诗琪、郭丽娟、李珊依次进行汇报。会上,赵主任分享了假期赴国外访学的收获。在课程与教学上,国外院校艺术类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PBL教学模式也给其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围绕真实艺术项目探究,提升综合能力。

  为积极响应学校建设校园文化角和开展长期策展活动的号召,赵主任在分享中展示了部分国外院校的优秀校园展览及展陈案例。这些展览主题多元,从艺术流派探索到社会热点反思,涵盖内容广泛;形式新颖,突破传统展览模式,融入多媒体、装置艺术等元素。注重观众互动,通过设置互动区域、鼓励观众参与创作等方式,增强观众与展品间的连接,为我校校园文化角建设和策展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思路。

 

  白萌老师汇报了其假期考察云冈石窟的成果,涵盖雕塑艺术、壁画构图及建筑等内容,并深入分析了其线条、色彩与空间美学的表达形式。她在汇报中提出“石窟艺术元素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美学教学”议题的可实施性。白老师表示,石窟造像的虚实处理与比例韵律,为美育课程提供了鲜活范本,未来将深入研究如何将云冈石窟等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开发一系列特色美育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课堂上焕发生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

 

  贺思梦老师分享了田野调查中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体验与感悟。她介绍了民俗活动的形式、内涵以及在当地社区中的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拍摄了高陵地区船张芯子、药惠竹马、西营战鼓等多项非遗表演。她提出在美育教学中,可认为将民俗文化融入美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谈及DeepSeek与美育教学的结合,贺老师认为教研室在备课中可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美育课堂,激发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兴趣,提升美育教学质量。

  周诗琪老师利用假期参加了“赓续传承 守正创新——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24年度总结暨2025年迎新大会”,她深入了解到西安非遗保护工作的过去一年成果与未来规划。周老师与多位非遗传承人积极交流,学习到了许多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和传承困境。她计划将这些珍贵的经历和知识带回课堂,通过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非遗传承的热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郭丽娟老师前往山西临汾襄汾县汾城古镇开展田野调查。此地因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热门打卡地。古镇内城隍庙、文庙等古建筑保存完好,木作、砖雕、石雕工艺精妙,展现出独特的传统建筑美学。郭老师收集了大量古建筑修缮和传承资料。她表示,后续将把此次调查所获的古建筑美学知识融入美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美育教学注入新活力,推动美育教育发展。

  李珊老师分享了假期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公共服务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结项报告会的宝贵收获。前沿的场馆运营理念与创新模式让她深受启发。李老师表示,此次培训所学能与大学美育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场馆丰富的艺术资源可成为美育“第二课堂”,学校能与场馆合作开展艺术鉴赏、创作实践活动。借鉴培训中的数字化管理经验,构建线上美育平台,整合各类艺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

  汇报过程中,与会教师积极交流讨论。大家围绕如何将田野调查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展开热烈探讨,碰撞出许多关于美育教学的新想法和新思路。美育教研室表示,继续支持教师开展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同时,积极探索美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充分利用田野调查成果,丰富美育教学内容,为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未来,将继续保持初心,不断探索创新,紧跟国家政策与学校发展策略,为学校的美育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图文来源:美育教研室  编辑:宋佳乐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03 09:54:00